魏家村位于临朐县城东南23公里,距柳山镇政府驻地东南2.4公里,东傍孟津河,西与涝洼沟毗连,南与西翠飞相邻,北与穆家庄隔河相望,元末魏姓立村,得名魏家庄子,明中期魏姓徙,王姓自西翠飞迁入落户,村名沿称。清末刘氏迁入,后纪氏迁入村。1980年因村名有重,改称魏家。现村内主要有王氏、刘氏、纪氏等诸姓,皆为汉族。
明清两代及民国前期隶属临朐县忠善乡翠飞社,1927年属临朐县第六区魏家乡。1948年属益临县柳山区魏家乡。1952年益临县撤销复归临朐县第十五区魏家乡。1956年划为尧山区。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属柳山人民公社。1984年4月社改乡属辛山乡。1993年6月撤辛山乡并归柳山镇至今。
全村有耕地1200亩,居户260户,人口1050人。
该村地处柳山西南麓,东部为丘陵地块,土质多含沙砾。村南北部均为洼地为黑土,土质较肥沃。村西部为丘陵,以粘土为主。村庄周围土地较好,进入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对村周围土地整修深翻,岭地搞成梯田式,小块地变为大块地,为耕种奠定了有力基础。
该村自古以来以农业为主,种植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地瓜为主,经济作物以黄烟、花生为主,此外还种植大豆、高粱、小杂粮。自1982年土地承包到户两田制以来,农民在土地种植上因地种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良种的不断更新,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小麦平均亩产达到900斤以上,玉米亩产1100以上,花生亩产700斤左右。现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村民看准路子,在自己承包地建瓜菜大棚110个,高温大棚10余个,以种植瓜菜为主,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一年三茬西瓜,比露天西瓜提前上市卖出了好价钱,村民的经济收入大大提高。
该村养殖业发展较快,现有养肉食鸡大棚1个,肉鸭大棚1个,养猪场5处,年出售肥猪3670头,年养殖收入500万元。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全村分别于77、79、89年建三口大井,并配套了设施。
村民也在孟津河两岸打深井30眼,有利灌溉粮田及瓜菜,土地基本都能灌溉,使粮食作物及瓜菜获得大丰收。
近几年村民手中有钱使农业机械普及各户,农业实现机械化作业,并且有大型运输车12辆、客车6辆、轿车面包车30辆。使村民收入稳定提高。
现该村内有饭店一处,日用百货门市部4处,农资农机维修门市等,并在2004年秋后经县工商局批准设集市,每逢农历四、九日为集市日,上市品种主要有农副产品等,方便了村民的生产、生活。
清末期间办过私塾学校一处,后成立新学堂。解放后设小学一处,1956年办起正规完小,1967年魏家联中成立,到1984年联中并入辛山联中。1994年村领导倡议,村民捐款12万元,共投资27万元,在村西北角建高标准学校一处,教室31间,周围9个村庄的学生来此就读,共计学生220人。自恢复高考以来,本村有大专及本科学生49人,其中博士生4人,研究生2人。该村有书香门第之誉,明清时期就考出了3名进士,1名举人,1名邑庠生。
解放前村内就有中药铺一处,看病拿药,1968年村内办起合作医疗,设卫生室一处,医务人员2名。现有卫生室2处,医生3人,本村95%以上村民加入新型合作医疗。
1953年本村自发组建了京剧戏班,以演历史人物历史剧为主。六十年代演过现代京剧,直到九十年代未中断,很受周边村民群众欢迎。
1977年高压电进村,当时村民都安装了电灯,到现在家用电器普及入户,彩电、冰箱、电话等成为了家家必备的生活用品,给村民生活提供了方便,实现了电器化。
2006年硬化大街及接涝洼村路至柳高路1500米,投资26万元,给村民进出及农副产品销售等提供了方便。2008年全体村民喝上了自来水。今年计划本村至北崖村乡村路及村内南北大街7条,共计3000米,投资56万元实现硬化,现已开始。2008年冬至2009年春村民有136户用上了沼气,这不仅给村民的照明、做饭等提供了方便,还节约了能源,保护了环境。
文物:黄诰
系封建帝王封官赐爵,表彰“功德”的一手中凭物,锦缎织品,村民王金铭家存有明万历四十二年九月一日皇帝表彰户部云南清吏司署郎中事主事王佐才(西翠飞村人)妻之德行“皇诰”帧,其文用毛笔书写,字迹秀劲。此物已交县文管所存藏,为表彰此事,县文管所增匾一块。
鬲:龙山文化典型器物,陶制,灰黑色,三足,上口直径14厘米,高13厘米,在魏家出土。
遗址:
位于该村东南20米处,在孟津河西岸第一级台地上,高出河床约5米,面积约6万平方米。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东边断崖上暴露有灰坑、墓葬、陶片、人骨、兽骨等遗迹遗物。在断崖上可看到文化层的堆积情况:第一层为耕土层,厚约0.2米;第二层为扰乱层,厚约0.3米;第三层为东周文化层,厚约0.4米;第四层为龙山文化层,厚约2-3米。
该遗址是我县目前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面积较大,文化内涵丰富的一处古文化遗址,有着较重要的考古价值。从采集的标本来看,其时代主要为龙山文化时期,器形有石镞、残石铲、石斧、夹砂红陶、黑陶、鼎足、泥质磨光黑陶器皿以及象征权势或地位的蛋壳陶高柄杯残片等。东周文化遗物有夹砂灰陶鬲足,泥质灰陶盆、罐等器物的碎片。该遗址发现后即引起市、县文物部门的重视。经多次调查,1984年12月被临朐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报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荫远 字樾园,魏家人。自少昆弟颇多,为曾祖母李抚养,爱若掌上珠。读书记悟过人。好读《紫阳纲目》。游庠后棘闱屡踬。其两弟明远、惠远已俱食饩矣,而荫远始以二等补增广。丁酉乡试中副车,自笑曰:“三四胞弟廪而吾独补增,人中举而吾中副车,甚矣,功名之难也。”癸卯科乡试中式,榜发,拜举主蒙面奖。熟读史鉴,盖实生平所长也。废科举后,荫远主讲县立高等小学校。一时成德达材之选,多出其门。又精通中医术,因年老不愿供教职,在柳山寨当中医医生,求诊者户限为穿,誉传遐尔。后以时事多故不堪俗扰,遂闭门扫迹,颐养天年。治家严整,黎明即起,法朱伯庐;考宝(室)早扫,师曾文正。生平强酒健饭,至七十余弗衰。长眉丰髭,论古今治乱之源,滔滔惊座客。虽年迈而勤读如为诸生时。熟左氏传,偶谈及能朗朗举其词,真笃学君子也。后以疾卒于家。
廪生王惠远 荫远之四弟也。其昆弟三人,仲荫远,叔明远,季惠远,皆负士林重望,邑受业于王氏之门者几遍全朐。后进率循其行辈。辄呼之谓二、三、四师傅云云。而惠远科名虽出其仲兄下,而博学强记才气卓越,尤为邑人敬服。惜自清季停科举后,无志进取,以设帐授徒终身。卒后其三兄明远曾作哀词。其略曰:“吾弟友民,少时貌近木讷,而胸实风光霁月冰雪聪明人也。甫入学虽暑月未尝午眠,非抄即读,作文思如泉涌,笔健锐能深入显出。初应郡试,题为’如见其肺’,弟以气字诂题,太守启熙梅公惊为奇才,遂魁府案,与二兄同年入泮.自后屡踬秋闱。及吾游庠后始吾一等第四、弟第六而同食饩。是岁樾园兄亦补增广。后入等场弟巨擘而吾弟(第)三,复试吾居首而弟次八,戔戔科名不足论。独喜吾兄弟每同案也。弟志淡于荣利,惟乐读书治文章。其所作碑铭序文皆藉藉传于人。暮年兄弟分炊,家居相望,朝夕聚首。吾馆石家河,适有兵祸,弟抱病每日必问吾归否,盖恐余被难也。及余归而弟病大渐,不数日遽没。永夜风雨无复对床眠,苏颖滨之恭期结以来世,可哀也。”其兄弟友爱之情耀然可见。惠远长兄子庆,字子余,亦邑庠生。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