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村位于尼山镇驻地西北1.5公里,曲崇公路西侧,东临尼山支脉黄山,东南有五营山,西边有沂河,北傍响河,以孔姓、于姓、孙姓、张姓、孟姓、杨姓、范姓、郭姓、布姓、吴姓、马姓、胡姓、翟姓、贾姓、姜姓、章姓等家族。 大湖村始建于宋代,元至正十年【1350年】【显灵英济王庙碑】载:村名以‘胡尚’二姓为村,清康熙版【邹县志】载:胡尚设胡尚村,清末因村西南常年积水如湖,故而将村名演变为:大湖村,有土地7146亩,西南部为壤土,种植以冬小麦、夏玉米为主,东北部为沙土,宜耐旱农作物为主,村地势东高西洼,70年代时,挖排水渠一条,自东山岭西下穿村西流入沂河,早些年间,两岸垂柳,以水相映,风景格外秀丽,村东部是山岭梯田,西部为平原,西南地势低洼,常有积水,村北600米处响河上1977年建大湖桥,南北长68米宽4米,采用5米净跨四分一拱形石头砌成,1980年地名普查时定村名为:大湖。 大湖村与周边地点:前村,鑫联路,小湖村,澳森路,五营山北路,公尚家河,儒商路,鼎泰路,绿源大道,裕新路。 主要农产品:玉米、小麦、红薯、茴香,青花菜,小芋头,芥菜苗,樱桃,乌饭果等。 村里单位:大湖村党支部、大湖村卫生室、大湖村快递站等。 大湖村及周边其他地点或单位:曲阜家福食品有限公司、忆小天使双语幼儿园等。 大湖村大事记: 1911年,山西程氏来此开设酒店,产品销往曲阜、泗水、邹县等地,1936年停办。 1928年蝗虫成灾。 1937年村内有私塾5处。 1938年张恒贵同志(中共党员)受党组织委托在村中办学堂,学生20多人,坚持一年,张调走后停办。 1938年农历6月初一暴雨成灾,淹死2人,冲到房屋300多间。 1940年土匪张宪荣部进村抢走牲畜40多头,烧毁房屋36间。 1946年下半年,中共曲阜县政府机关迁驻该村,1947年2月迁出,同年天花流行死亡40多人,疥疮传染连续3年,染及1700多人。 1948年,为支援解放战争出担架64副;运粮车20多辆,做军鞋300多双,碾军粮6万多公斤,有100多人参加了红山南岭枣庄战役,26人参加莱芜战役的救援工作。 1955年成立大湖剧团,常走村穿巷演出。 1964年布德海自编自演的花鼓戏,在县汇演中获奖,1979年戏班的唢呐队在公社比赛中获奖。 1965年,村西南的涝洼地,曾实验种过水稻,亩产280公斤稻谷。 1975年,建国前,该村的土地是七沟八梁一面坡,旱涝不保收,1975年以来,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的运动,先后集中了大兵团作战,治山改土,历尽4年多的时间,整平土地2500多亩,修渠1万多米,挖排水沟5000多米,实现了地成方、路成网、水渠设在路两旁的能抗旱、能浇灌、能排涝的丰产田。 1983年村中大旱,马路上都有裂纹,村民组织求雨,老百姓塑造泥神,并排成队敲锣打鼓抬着泥神求雨仪式,家家户户把桌子搬到大街上,设茶水以供求雨等路人饮用。 建国初年间特产:国旦杏,秋前熟,椭圆形,个大,香甜不酸,掰开离核,建国初期年产四五万斤。 早些年间村中建有关帝庙、三官庙、奶奶庙、龙王庙,这些现在都不存在了。 相传村东黄泥沟里有一大泉,泉水清冽,流入西南洼。 村中特产:小麦、玉米、花生、红薯、小米、高粱、大豆等农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