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黄堽镇杜庙村

杜庙村介绍

杜庙村原名杜家村,它是由杜氏一姓自明朝洪武十二年(公元1380年)从山西洪桐县老观屋玄帝庙迁徒至此。后又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先后在村东南角建起了以《泰山行宫》为主的大小不等的十几座庙宇寺院,杜氏之宗亲——刘、付、田 、张、王、唐、邢各姓陆续迁入该村定居,自此改现名为杜庙村。
经济状况
勤劳善良、淳朴忠厚的杜庙村村民世代以务农为主,主导产业为小麦、玉米、棉花、大豆、高梁、地瓜等。全体村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下,以及在村党支部各期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以洙赵新河为依托,依靠其地理优势和引黄灌溉的优越条件,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使村庄沟渠纵横交错,水电设施齐全,浇排方便,全村人辛勤耕耘,艰苦奋斗,取得了农业连年丰收的大好局面。年年定期、超额、0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交给的各项任务,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多次表彰,年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文明模范村等荣誉称号。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在党的富民政策感召下,在以党支部书记杜庆义为首的新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杜庙村人焕发了无比的青春活力,他们以原有的农田基础设施为依据,重新调整了村庄及农田建设的整体规划,改造了电网,疏通了所有沟渠,多方集资硬化了纵横于村庄的八条路面,四条街。村南一条街直达临商公路,交通十分便利。为活跃农村经济文化生活,经党支部协同村民委员会研究于1999年在村庄正街设立集市贸易市场,逢每月的二、七之日,这里各种货物齐全,大大方便了周边村镇居民。全村人以种粮为主,坚持走科技发展的路子,兼种棉花、蔬菜、药材等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其他副业。全村现有大型水泥砖厂一座,中型鲁西南黄牛养殖厂一处,蛋鸡、肉食鸡养殖户30家,新式家具加了大棚厂4处,冬暖式蔬菜大棚和食用菌蘑菇棚10个,村庄还组织的300名青壮年长年外了务工,使外出务工和在村务农相结合,使我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人均收入4200元,人们的衣、食、住、医得到了很大的改观,逐步向小康村迈进。
神话传说
杜庙村在民国时期,曾有一位闻名遐迩的中医大师刘俊图,他以其精湛的医术,拯救了患“霍乱”的数以万计的菏泽人民,受到了人们的良好赞誉和敬重。关于杜庙村的传奇故事很多,其中最烩炙人口的要数“重修泰山行宫 ”一则,相传在明崇祯年间,杜家村人杜三公一行外出经商,归来途中,天色将晚,偶遇大雨,曾被“泰山奶奶”显圣留宿,泰山奶奶以杜氏为娘家人自称,为杜三公等人讲述了杜氏老0为何以“杜”字为姓的来源,她讲:木以土为源,五行之中,木方慈,土主信,老0以木与土相结合之“杜”字为姓,就是要告诫后代人,要深深扎在家乡地土垠之中,以慈善为本,以忠厚淳朴待人,和睦乡邻为宗旨,只有这样,才能传世久远。并为杜氏家谱赠了一付对联为“土源木本承先泽,忠厚传家启后昆”。回来后,杜三公等人商同族众,联合乡邻,在村东南角林隐深处原“泰山奶奶”庙旧址,修建了一座颇具规模的“泰山行宫”,以尉“泰山奶奶”显圣留宿之灵,庙的东偏殿县掛着杜氏家谱,两边对联正是“泰山奶奶”所赠:“水源木本承先泽,忠原传家启后昆” 。至此杜庙村人兼承祖训,世世代代和睦相处在这方园4.5公里美丽的土地上。

如何能在网上找到杜庙村?

更多信息 扫码关注
1、在网上搜索“亿个村”或输入亿个村的网址(yigecun.com)打开亿个村网站。
2、依次点击: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黄堽镇>杜庙村。
3、也可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杜庙村。
请大家在微信QQ群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