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西镇乡文殊庄村

文殊庄村介绍

文殊庄村处在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北城街道。地处市区北面,马上变成市区,归北城街道,交通便利,京原铁路,同蒲铁路,薛梅线三条路中间唯一的村,南有平安大街,北有文殊大街,东有京原路,西有文化路,村东建有红色教育基地原平市烈士陵园。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是市区发展的主要地段,沙河公园的建设,更能提高居住环境和知名度。文殊庄,位于原平市区平安大街北约0.5公里处,东至108国道1公里。古时,此处曾有文殊寺一座。到明代,有居民自洪洞县迁来定居立村,便以寺起名文殊庄。现全村有户籍居民572户,1752人,耕地4000亩。
文殊庄村居民以张姓为主,于明代万历年间自洪洞县迁入。从明代中后期开始,张氏家族中便有各行业的人才相继涌现。明末,首先出了一儒医世家,该家族子孙相承岐黄术,悬壶济世。到了清末,张氏医名遍及二州五县,其中以张子通老先生最为著名。
据清末举人张棨撰写的《张子通先生儒医济世碑》载:“张先生名达,字子通,崞县原石下都七甲人,世居文殊庄,以医显名。曾祖彦圣,祖自浔,父学昭,堂兄俊士,皆精岐黄之术,一着手辄能起死回生。乡人称之,以为扁鹊仓公再世也。乾嘉以来,历任县尊每患病,尝来问方脉,略施医诊辄良已。以此书赠匾额者栉比门庭,神医之声躁动方隅。而抱沉疴、负痼疾者往往不远千里求方药,盖张氏之精深医术久为吾崞所称颂焉……”
张子通家老宅门牌匾上书有“真传世医”四个苍劲大字,两边对联为“追祖师医道济世须要承志,望学者仁术活人应当永传。”数百年来,张氏传人始终秉承着这两句祖训,医道济世,仁术活人,终成崞县民间中医世家的典范。
文殊庄村主要以张姓为主,村建有张氏祠堂。以传世二十世。
本村主要名人有辛亥革命先驱者国民革命军上将张树帜,张树帜任晋北镇守使期间,兴学、筑路、开矿、修渠,饶有建树,其中以所办兰池学校声名最隆。1913年集股投资,在崞县阳武河修渠,创办“溥济水利公司”。1919年,在崞县设立“启发会”奖学金,资助贫困学生读书,有50多人得助学金完成大学学业。1920年,倡议在原平镇修建崞县第三区高小,为民国时期崞县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清末联捷进士张宪文,字治庭,道光二十七年(1847)生。自幼敏而好学,光绪初年以贡生署介休县训导。光绪二十年(1894)中举人,第二年联捷成进士。光绪二十一年(1895),京城发生了一起山西举人“公车上书”事件。61名山西举人借北京参加科举考试之际,联名上书光绪皇帝,反对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张宪文为文殊庄人,他也是唯一一位当年中进士的举人。他有一个女儿叫莲玉,嫁给了辛亥革命先驱贾英。贾英在率军攻打大同牺牲后,莲玉忍着悲痛继续读书,最后成为山西第一女子师范的教员,继承了先志,弘扬了家风。
救死扶伤的张海珠、张立柱。
在文殊庄村,还有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原平烈士陵园。该陵园位于文殊庄村东南,1978年建成。陵园中建有展厅,陈列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革命烈士英名2777名及部分烈士遗像和烈士登记表等。
陵园北面是烈士陵墓。有主碑一通,正面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背面刻有在解放原平战斗中牺牲的主要烈士姓名。革命烈士王金才、刘子干、方璧等长眠在这里。
2021年2月5日,原平市调整部分乡级行政区划,文殊庄村从西镇乡划归城区北城街道办事处。这次行政隶属关系的变动,标志着该村城镇化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我们有理由相信,古老的文殊庄村一定会有一个崭新的未来!

如何能在网上找到文殊庄村?

更多信息 扫码关注
1、在网上搜索“亿个村”或输入亿个村的网址(yigecun.com)打开亿个村网站。
2、依次点击: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西镇乡>文殊庄村。
3、也可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文殊庄村。
请大家在微信QQ群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