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庙岭村位于洛宁县底张乡,村民多郭姓,系汾阳王郭子仪第六子郭暧之后。如今,村里还保留着成片的古民居,村东有历史悠久的圣母庙。你来到这里,感受最深刻的,也许就是历史与现实的碰撞和交融。前世郭姓出自汾阳王,为盛唐名家“草庙岭村以郭姓为主。这一支郭姓是汾阳王之子郭暧的后裔,我这儿有家谱。”前几天,我来到洛宁县底张乡的草庙岭村时,78岁的郭灵昭老人头顶烈日,正在空地上翻晒艾蒿。他从家中拿出一本红塑料皮的家谱,翻开第一页,“汾阳世弟(第),盛唐名家”几个大字历历在目。看过戏曲《打金枝》的人,对郭暧都不陌生。他是汾阳王郭子仪的第六子,娶了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郭子仪过七十大寿,升平公主不来祝寿,郭暧觉得很没面子,就动手打了公主,并说:“别看你父亲是天子,我父亲只是不愿当而已!”公主进宫告状,代宗说:“若郭子仪想当皇帝,天下岂是我家所有?”并令公主回去。郭子仪闻讯绑了郭暧,去向代宗请罪。代宗却说:“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儿女闺房之言,何必当真。”郭子仪回家后,还是将郭暧杖责了一顿,让他向公主赔礼。应该说,郭子仪处世相当谨慎。他生于公元697年,祖籍山西,生于华州(今陕西华县),武举出身,身材魁伟,因屡建奇功而获封汾阳郡王。常言说功高震主,他却“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85岁去世后,他还被赐配飨代宗庙廷,可见其在朝中的威望和地位。同时,郭子仪对妻子王氏也一往情深。他共有八子八女,其中六子八女为王氏所生,且“八男受爵黄金印,七婿封官碧紫微(李白语)”,可见王氏治家有方。她去世时,郭子仪悲恸欲绝,停柩半年不忍下葬。相比之下,郭暧与升平公主的感情虽不及父母,却也堪称恩爱。郭暧生于公元753年,比升平公主大两岁。俩人十余岁即许婚,也算两小无猜。他们共生一女四子,其中女儿嫁给了唐宪宗,又生唐穆宗,是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五朝太后;四个儿子也袭封的袭封,当驸马的当驸马,简直就是“皇亲国戚专业户”。公元800年,一度“宠冠外戚”的郭暧去世,年仅48岁,赠尚书左仆射;10年后,升平公主薨,赠虢国大长公主。在他们的后代中,有一支就在草庙岭村定居了。今生草庙变身圣母庙,古民居已空“老房子集中在这一片,是民国时期的,现在已经没人住了。前两年下大雨,前边的水泥路和几座房子也塌了,你要想去看,我就带你去。”李爱松是郭灵昭的老伴儿,虽已78岁,却手脚灵便,不显老态。于是,我跟着她沿小路下了坡,去看古民居。“这些老房子里原来住的都是大户人家,全姓郭。中间那座是我家的房子,1955年我嫁过来时,前后院里住着好几十口人呢。”李爱松回想起过去的岁月,神情有些向往,也有些惋惜。“看,这房子没人住,大门上头的匾也没了。原来家家户户门上都有匾,好多还是两道门。”据李爱松介绍,这几年,老房子里的住户全搬出去了。他们有的在村里另辟地方建了房,有的干脆在洛阳等地买房住,空下来的老房子很多连大门都没有,里面的东西也越来越少。中午太阳火辣辣的,周围一片寂静。我们轻轻迈动脚步,走进一座座空荡荡的院落,仿佛怕惊扰了什么。那些有着上屋、前屋和两边厢房的“四面房”,那些“五间头”的大房子,那些工艺精湛的“合缝楼”,仿佛都和院子里疯长的青草一样,被岁月深深地锁在了这里。一起被封存的,还有李爱松那不肯褪色的记忆。“这草庙岭的村名,可有什么说法?”我突然想起这个问题。“到庙里看看吧,我找人开门去。”李爱松说。她指的是村东的圣母庙,也叫娘娘庙,在坡上边,离古民居不远。来开门的是郭灵昭的姑姑郭小娥,今年85岁。她看我惊叹于庙里那些精美的木雕,笑着说:“这庙可有历史了,还有好几通古碑,你看看吧,村名跟庙名有关联。”古碑多为清嘉庆年间所立,字迹尚可看清。原来此庙最初为一小草庙,约建于元至顺一年(公元1332年)前后,历代屡经扩建,明清时最为壮观。碑文中所记载的小草庙,应该就是草庙岭村的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