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村,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徒骇河西岸。与山东省莘县张寨乡隔河相望,比邻而居。鸡犬之声互闻,麦田豆地交错。属于一脚跨两省,鲁豫一家亲之地。
焦村,何时建村?何时定名?翻遍了本村族谱,没有找到答案。焦氏、冯氏、李氏族谱只记载:明初,先祖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老鸹窝迁民至此。至于以前该处是否有人居住,都未作记录。
前几年,焦村村民在村南、村北、村东、村西挖坑取土时,陆续发现了不少古代墓葬。据出土文物来考证,焦村的历史久远多了。村南小学附近的大坑中,发掘出了汉代的云纹瓦当及汉五铢钱。村北大土坑,距地面约十米之下,有大量的竖坑砖砌墓,被盗的有几十座,周边仍有无数座墓葬尚未发掘。从出土器物来看,多为唐宋时期的遗物,有唐代的海兽葡萄纹铜镜,耀州窑青瓷瓶;宋代的龙首铁渣斗,磁州窑脂粉盒等;村东的大坑中,有一口古井,里面也发现不少明清时期的遗物。遗憾的是,尚未出土一方墓志。
由此可以推断,焦村所在地,自古就为风水宝地,水草丰美,适宜人类居住。故焦村的先民,选择此地,安家落户,繁衍生息。真可谓是:生于斯,长于斯,葬于斯的一片乐土,至今不离不弃。
焦村,村不大,约有一百多户人家。姓氏不复杂,只有焦、冯、李三姓。总体来说,三姓均是聚族而居。焦氏住村西部,约占全村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冯氏居中,约占全村人口的百分之四十;李氏住村东部,占剩余的百分之十。整体来说,三姓尚能和平相处,未发生过大的家族纠纷。
焦村从地势上来说,是东西向建村。整体西高东低,土地资源丰富。一条南北大道横贯整个村庄,把焦村一分为二。村东的徒骇河和村南的无名小河沟,可以说是焦村的地理标志。
徒骇河,是上古时期,大禹治水时疏浚过的九河之一。这位古代帝王的足迹,很有可能就踏上过焦村这片土地。徒骇河是条名河,更是焦村人心目中的母亲河。大到农田的灌溉,小到菜园的开垦,都得益于她的滋润和哺育。清清的河水和穿梭其中的小鱼、小虾、王八、青蛙,给一代代的少年儿童带来无尽的希望和快乐。两岸的坡上和沟下,生长着无边的杂树和野草,这里是村民的天然牧场,为她们养育了无数的牛羊和鸡鸭。
村南有一条东西流向的小河沟,它是村中的泄水渠。平时,一沟青草,半行绿树。到了雨季,村南,村西、村中的雨水汇入其中,形成滚滚激流,顺沟东去,注入徒骇河。保障着一村的平安。去年,县水利部门对小河沟进行了一次开挖,上游连通到了南乐的永顺沟。黄河水引入其中,村南的坑坑洼洼也都注满了水。这股水为焦村带来了新的生机,鸭鹅嬉戏于水上,鱼虾穿梭于水下,外地和本村的打渔船也穿行其间,捉鱼捞虾。焦村仿佛一夜间变成了岛乡泽国,实是百年难遇的景象。
焦村,地处偏僻,交通闭塞,民风淳朴,憨厚有余。大多村民以耕种为生,少懂经商理财。春种、秋收、夏耘、冬藏,是每户人家的必备工作。虽然经济不富裕,但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一点也不少。今生的困顿,使他们更重视未来。尊师重教,为孩子也为自己赢得未来,是村民的共识。家长的大力支持,学子的百倍努力,总是会有回报的。上世纪五十年代,焦村这只有百户人家的小村庄,陆续走出五、六位大学生。他们有的考取了中国地质大学;有的考入了河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等。他们的成功,鼓励着更多的学子和家庭。一九七九年,焦村的学子们,再创佳绩,同时有五人考入高等学府,在县乡引起了轰动。周边村庄的村民,都羡慕焦村风水好,出人才。
焦村人重视教育,热爱教育。多年来,焦村人在教育系统任职的就比较多。省、市、县、乡、村各级教育部门中都有焦村人的身影。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青春和热血。在向外传播能量的同时,也为焦村赢得不少荣誉。
孝道,也是焦村人引以为荣的一件事。村民崇尚忠孝传家,宽厚待人,孝子、孝女层出不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世代相传。潜移默化中,村中充满了一团和气。鲜有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事、之人。
在焦村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近几年也和周边村庄一样,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村中的旧平房,变成了新瓦房;坑坑洼洼的土街道,修成了水泥路;路两旁按装了路灯;有了超市和银行代办点。年轻人不再以祖辈、父辈为荣,他们有了新意识、新观念,逐步脱离了农业,走出焦村,走向城市,去寻找自己的新生活。愿年轻人梦想成真,愿焦村地久天长,幸福安康。
企事业单位:焦村饲料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