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漳涧村也称北漳涧或河北漳涧,外文名 xizhangjian。位于安阳市北关区洹河北岸,西距平原桥0.5公里,南临中华桥。
西漳涧村地处安阳市北郊、紧挨黄家营村、南漳涧村、东漳涧村,气候温和,英才辈出,绿荫成林,物产丰富
村内企事业单位:中华路幼儿园 烙人食品有限公司、楚楚超市、王亮手工牌匾等
主要农产品:小麦、玉米、大豆、白萝卜、大葱、茄子、黄瓜、洋白菜、大白菜、花菜、油菜、君德菜、韭菜
村内资源:城中村,交通方便
村里单位:西漳涧村党支部、西漳涧村小学、西漳涧村社区服务中心、西漳涧卫生所
西漳涧宋朝时已形成,北宋前期称张见。禹贡时属冀州之地。村南原有洹河一条沟涧,沟涧两旁逐渐形成村庄,称漳涧。后洹河改道,和沟涧合而为一,该村在洹河北岸,称河北漳涧。又因相邻有两个村庄,该村位于西侧,故称西漳涧。
(西漳涧汉语拼音:XI ZHANG JIAN)
(摘自安阳市郊区人民政府安阳市郊区地名办公室一九九三年三月编地名志)
安阳河北边的漳涧,是市区东北部几个村落的统称,古时称张见。漳涧指安阳河北岸的北漳涧、西漳涧 (现已并为一村)和东漳涧。西漳涧村曾有一座漫水石桥横跨安阳河,村民称其为漳涧桥。2002年,平原桥竣工通车后,为了便于河道泄洪,拆除了漫水石桥。
安阳城区东北部的安漳路,今名安漳大道,是原来城区通向漳涧的主要道路,漳涧古代地名称“张见”,濒临洹河,是几个村落的统称,这个路名也有着漳河邺文化的含义。韩陵路原从西漳涧村中通过,因村西水木清华楼盘的建设,现从西漳涧村南穿过。韩陵路连通市区与韩陵,“韩陵片石”被列为古代安阳八景之一。村内现家族较大姓氏有李、王、罗、张等户,相传大多自明洪武十三年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
据考证,《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第45册《嘉靖彰德府志》卷八保存了相州所辖的安阳、汤阴、临漳、林县等县在《宋志》上所载的乡村资料。当时【北宋前期的乡村区划:】安阳:张见管,统村十七:张见(即现在的漳涧)、清流、南河次、北河次、郡桥、垒子、逯寺、陶村、南苏度、北苏度、万金驿、建善、梁公、东高、招贤、籍田、张豹。“张”谓“张着”。汉书王莽传云:“事势张见。”○铎按:张、章
同音,而义亦近,周语:“其饰弥章”,韦注:“章,着也。”“张见”一词概出于此也!
2002年12月2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2]123号):撤销安阳市铁西区、郊区,设立安阳市殷都区、龙安区;调整安阳市北关区、文峰区和安阳县的行政区域。北关区辖红旗路、豆腐营、洹北、解放路、灯塔路5个街道,原安阳县柏庄镇的东石桃、西石桃、桃村口、田桃村、李桃村5个村,韩陵乡的西良贡、养鱼屯、六寺、唐庄、羊毛屯、黄家营、西见山、西于曹8个村,白壁镇的前崇义、中崇义、后崇义、西六村4个村,原郊区北郊乡的屈王度、方北营、周家营、安阳桥、西漳涧、东漳涧、董王度、冯家庙、宋家庙、十里铺、马家垒、张贺垒、程寸营、韩王度、缑家垒15个村,原东郊乡的小营、李家庄、杏花村、苏家村、南漳涧5个村。区人民政府驻洹滨南路。
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安阳河在相州府北四里。本名洹水。出林县西北林虑山中,东流经府境,又经临漳县西南,达直隶成安县界,至内黄县界永和镇而入卫水。《左传》叔孙声伯梦涉洹水,是也。苏秦说赵肃侯:令天下将相,会于洹水之上。曹操攻邺,进军至洹水。又尔朱兆等攻高欢于邺,夹洹水而军。马燧讨田悦,亦夹洹水而战。一名安阳河。唐乾元二年,九节度之师与史思明战于安阳河北,溃还。石晋开运二年,契丹入寇相州境,晋军陈于安阳水南,是也。既而契丹陈于安阳水北,复逾水,环相州而南,至汤阴,晋军驰救,乃还。胡氏曰:洹水经安阳县而东流,谓之安阳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