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家屯数人奋起砸了官府,抢了粮仓。为防官府缉拿,他们便躲到这一沼泽地带立足谋生。事平后仍袭用原白家屯名至今。中文名白家屯内容一来历内容二位置内容三方言目录1白家屯?来历?位置?方言2生活习俗?饮食?住房3婚嫁习俗4传统节日5其它习俗?乔迁?生孩子?认干亲?待客编辑结婚本村旧时婚嫁习俗大致有以下几种环节和仪式:议婚:经媒人向男女双方分别介绍对方的住址、生辰年月、家庭经济情况(特别是房屋、土地情况)、家庭成员,而后双方各请阴阳先生算卦,如果双方的生辰八字和信址方向无“克”,则男方通知媒人约定时间“相关”。相亲与订婚:相亲时,男女双方各带有礼物。若双方均看中了对方的高矮粗细,黑白胖瘦相貌,则交换礼物,意为“相中”。之后,双方再请阴阳卜卦,按双方的生辰八字及住址方向择期,然后以大红纸写清所择良辰吉日,送新娘入宜用的属相,及新娘下轿时轿头所指的方向等事宜,由男方家长携带女方所索之彩礼至女方家,商定迎娶事宜。做新被:娶亲之日的前七天,男方家必须做完新被褥新枕头。做针线活时,忌用寡妇及怀孕妇女。枕头不缝口,被褥里放些大枣,取意“早子”;放些花生,取意“插花着生”,即又生男孩子又生女孩。做被褥至少做四被四褥,禁忌单数。娶亲:是日,男方家门口贴红对联,红“双喜”,挂红绸,红灯高悬。早饭后,迎亲队伍出发。队伍有娶亲花轿二乘,去时,新郎乖坐较彩的一乘,另一乘由一长辈乘坐。女家准备简单宴席待宾。男方由长辈从带领入宴,说些吉利话,等待女方梳妆打扮。女方怀揣铜镜、大葱、艾枝,经三吹三打后上较彩的那项轿或马车起程,返程的轿或车不走来时走过的路。至男方家时,新郎进入洞房照四墙角拉弓射箭,女方的车乖按原定方向停下,三吹三打后下车。新娘过鞍马进洞房。正中午开始拜天地,主持仪式的大声呼唤亲属们掏拜钱,新娘给婆母磕完头后,婆母给新娘磕头钱,然后送入洞房,晚宴后开始闹洞房,娶亲三日不分辈份大小,均可闹洞房。接闺女:翌日晨,新娘家人去新郎家接闺女。在新郎家宴罢后,接新娘回娘家住一天,晚上再送回去。三天过后,新娘回娘家先住三天,回新郎家住六天后,再回娘家住九天,取“先三后九,越过越有”之意。之后往来可以随便。送夏:婚后的第一个仲夏,娘家人携大杏、瓜果及熟食品至新朗家赴宴,谓之曰“送夏”编辑春节即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时腊月,各家各户就开始准备过年的东西。正月初一清晨,人们争相早起,新旧岁交接之刻,一齐燃鞭放炮。黎明,男女老少穿新衣,吃过饺子后,晚辈给长辈的磕头拜年,长辈的给未成年的晚辈压岁钱。之后,街坊邻居相约结伙给本族的长辈拜年。午饭一般吃馒头,喝粉条、白菜和肉炖的肉菜。晚上喝米汤。有封建迷信思想的人则一日三烧香,三叩首,供奉各路神仙。正月初二为外甥给姥姥磕头拜年之日。正月初四是女婿为丈人、丈母拜年之日。也有于初二、初三的。正月初十为老鼠娶媳妇日,家家户户要包饺子,饺子要捏紧,俗称捏老鼠嘴。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本县元宵节有观灯、放烟火的习俗。正月十六为烤杂病之日。用点燃的柏树枝将旧鞋引燃。据旧时传说,在火上烤那个部位,可以治除那个部位的病。正月二十五是“大填仓”节日,俗称“崩囤”。二月初二为龙抬头日,出嫁女儿回娘家。曰“二月二,煎油糕,闺女不来娘心焦”。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此节日至时,本县男女多持香火、供品赴坟茔祭祖,添坟头。三月十五,庙会,一年一度的庙会也是走亲访友的好日子。农历十月初一为“鬼节”,此节日上坟祭祖,烧香,磕头,摆供品。与“清明节”一起,成为一年二次的上坟祭祖日。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家家喝“腊八粥”。有的用糖加醋腌蒜,以备日后变绿时食用腊月二十三是祭灶日,供奉灶王爷,一整天洗刷用具,打扫房舍,干干净净迎春节。除夕,打扫门前、街道,贴对联,挂红灯。编辑乔迁放鞭炮,设宴席,请乡邻朋友聚酒,示为暖房。生孩子凡有户新生婴儿,不分男女街坊邻居均携礼相赠,以示庆贺。凡生第一胎婴儿,均需于婴儿出生的第十二天,遍请亲朋友好友至家欢聚,称为过“十二晌”。婴儿满月时,其母必携新婴回娘家住,称“住满月”。认干亲本村百姓自古即有认干亲的习俗。两家老人相处甚好,如一方没有儿子、女儿,而另一方儿子、女儿较多的,则一方的父母认对方的一个儿子、女儿为“干儿子、干女儿”。待客本村人民,崇仰朴雅,不事边幅,民事耕织,不矜华侈,气质慷慨,敦厚质朴,以客至视为吉祥。每至庙会及唱戏、杂耍、乡艺时,均及早通知亲友,以客满座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