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溪河村位于金华市区以北,国家级双龙风景旅游区内,交通便利,环境幽雅。后溪河村历史悠久,生态环境优美,北靠金华北山,西有龙回塘水库,潺潺溪水由村后流入,在村中曲折环绕后从村口流出,后溪河村因此得名。全村95%以上的农户从事花卉生产和销售,花卉品种多达1000多种,是远近闻名的“花卉专业村”。全村现有农户350户,总人口920人,党员42名,耕地612亩。全村分有后溪河、毛村、贤里三个自然村组成。2008年全村花卉种植面积达1300多亩(包括庭院等非耕地面积)。 近年来,后溪河村两委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庄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坚持把文化建设作为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以花卉为媒,以文化为魂,深入挖掘花卉产业文化底蕴,以编篆村志家谱、开展文体活动等具体内容为载体,强化便民服务中心、图书室、休闲广场、领导小组、管理制度等软硬件设施建设,将花卉文化融合于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活动,通过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彰显花卉文化内涵。经过努力,后溪河村民居住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农民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村风民风日益文明和谐,先后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严济慈、费孝通、陈慕华,中共中央委员李学智,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农业部长何康,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浙江省委副书记夏宝龙,副省长葛慧君,世界花卉协会会长王秀球,国际花卉协会主席麦克唐纳,中国茶花协会会长冯国楣等国内外知名人士来村考察参观。 历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全国花卉生产先进企业”,“省级文明村”、“省级绿化示范村”、 “省级文化示范村”、“省级小康示范村”,金华市首届“魅力村庄”。 深入挖掘花卉产业文化底蕴。后溪河村的花卉种植历史距今已有700多年,是属传统优势的特色产业,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村两委在抓文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始终突出花卉产业特色的主旋律,把花卉作为我村向外推介的金名片。通过花卉宣传的媒介作用,架起后溪河与全市、全国、国际交流合作的桥梁,逐步打响花卉专业村的品牌,使我村一跃成为浙中最大的南方花卉中转站,花卉品种由单一结构发展到现在的500多种,年调运花卉盆景200万盆以上。如今,我村花卉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花卉文化的内涵、魅力得到了充分展示和显现。 开展村志和何氏家谱的编篆工作,打造美丽乡村。何姓是后溪河村的主姓,何氏家祖自建炎戊辛元年迁居至此,已繁衍生息二十七代,居住村落也几经演变扩展,发展至今天的规模。何氏一族中以祖籍后溪河村由何炳松领衔的何氏三杰,最为声名远播、彪炳青史。为了理清何氏一脉的发展繁衍脉络,完整记录后溪河村的沿袭发展历程,传承历史传统文化,村两委组织人员开展了村志和何氏家谱的编撰工作,经过努力于2006年顺利编撰成功。目前,村中祠堂也在进一步完善和整修中,并结合创建“美丽乡村”项目开展建设。 致力创建远程教育文化领域。后溪河村一直坚持每月两次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每周定期向村民开设“远教”平台,并发挥村里科技示范户、种植养殖大户的模范带头,通过室内观看和室外现场讲解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引导村民利用远程教育学习新技术。每年夏季村里还组织“纳凉电影周”活动,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播放各类影片,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不断拓展文化宣传阵地。增加对文化硬件设施的投入,不断拓展文化宣传阵地,逐步扩大文化建设的覆盖面。村里先后建设了休闲广场、盘溪公园、篮球场等健身娱乐场所,创办了便民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青年活动中心、“农家书屋”阅览室、残疾人活动中心等学习活动中心。室外活动场地2000平方米,室内活动场地600平方米,并配备了跑步机、健身椅、踏步机、健身车等健身器材;设立了计生人口学校、农函大培训点、科普培训中心等培训站点;配备了滚放电子显示屏、电视机、VCD、电脑、投影机及各类图书3000余册、报刊杂志100余种,使得全村男女老少娱、乐、学各得其所,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同时,村两委积极发动群众,应势利导地组建了锣鼓队、扇子舞队、腰鼓队、舞龙队、毽子体操队、文艺表演队、相声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管弦乐队、健美操队、太极拳表演队、柔力球队等十三支文体队伍,利用“三八”、“五一”、“八一”、“十一”、元旦、春节等各种重大节假日经常性地开展文艺宣传表演,受到了村民的欢迎和称道,也得到了村民的积极响应与参与。 改善村庄环境面貌、提高村民综合素质。后溪河村按照“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的整治目标,现已全部完成12个村庄整治改造项目。通过整治使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同时,通过建立门前三包等长效机制,有效改变了部分村民的不良卫生习惯,提升村民的文明道德素养。另外,村还成立了法制宣传领导小组、法制宣传组,建立了法制学校,配备了一千多册书籍,投资一万元制作了科普、法制宣传长廊和宣传牌,利用黑板报、电影、广播、挂图、文艺晚会等多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