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里刘家村在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朱桥镇。友好好客,山清水秀,气候宜人
岔里刘家村与周边地点:岔里杨家村,岔里吕家村,可门庄头村,岔里孙家,卧龙村,岔里新庄村,午城,前杨村,园区西路
【地名含义】明洪武二年,刘始由四川丰都县铁碓臼刘家迁此立村,因地处“回龙岗”与“卧龙岗”两土岭交界而得名岔里刘家。
【地理实体描述】位于朱桥镇政府驻地西2.8公里,文(登)朱(桥〉公路南侧长方形聚落,全村85户,228人,耕地543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兼有苹果。
据民国二十三年署理掖县县长、颖川刘国斌修《四续掖县志》乡社记载:第五区公所在朱桥镇,岔里乡公所在大琅琊村,领六村:大琅琊、岔里新庄、岔里吕家、岔里杨家、岔里刘家、岔里孙家。东至小沟滕家村一里,西至镡家村五里,南至呼雷家三里,北至朱桥镇八里。
【姓氏文化】本村刘氏一族系金代刘迎之远裔,据《唐书•表•宰相世系》载:刘氏出自祁姓。帝尧陶唐氏子孙生子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氏。能扰一龙,事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封为杜伯,亦称唐杜氏。至宣王,灭其国。其子隰叔奔晋为士师,生士蒍。蒍生成伯缺,缺生士会。士会适秦,归晋,有子留于秦,自为刘氏。西汉淮南王刘安(前179年-前122年),曾招宾客一同撰写《鸿烈》(后世称《淮南子》)。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沛县(现江苏省沛县)人,汉成帝时,改名为向,任光禄大夫,校阅经传诸子诗赋等书籍,撰成《别录》一书。据乾隆二十二年掖县知县燕山张思勉修《掖县志》文学记载,刘迎,字无党,自号无诤居士。初以荫试部掾。大定十三年,用荐书对策为当时第一。明年登进士第,除豳王府,改太子司经。显宗特亲重之。二十年,从驾凉陉,以疾卒。其后徙居掖县进士乡可门社在两龙岗的土岭之间建刘家村,故取取岔里刘家。
村里单位:岔里刘家村村长、岔里刘家村广播站、岔里刘家村党支部、岔里刘家村卫生院
岔里刘家村及周边其他地点或单位:莱州诚远汽车配件公司,莱州市利福达农用肥原料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