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状与发展需求
(一)基本现状
1、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
浪河村位于蔡官镇东北面,距安顺城区30公里,该村与关口村、马鞍山村、驿马村接壤,国土面积为116.36公顷,平均海拔1342—1352之间,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雨量充沛,但四季降雨不均匀,年平均降雨量在1265—1385毫米之间,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3.5℃左右,冬季极端气温-5℃,夏季极端最高气温32℃,无霜冻期286天。主要自然灾害:春旱、倒春寒、冰雹、伏旱等。
全村由3个村民组、2个自然村(浪头寨、河边寨)组成。至2006年底止,全村总户数119户、508人(男257人,女251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85人,劳动力254人,外出劳动力120人,年人均纯收入2000元。村级组织机构健全,有党员9人。浪河村东面距河边寨自然村600米处有八哥洞,洞厅高3米,深500米。有电灌一个。蔡官至乐平公路从浪头寨自然村边经过,驿马寨河流经浪河村出境。
2、农业产业发展状况
浪河村属高原地区小盆地地势,以高原丘陵山地为主,地势高低不平,其中耕地面积206.1亩,旱地64.6亩,水田141.5亩,人均耕地0.4亩,农作物种植主要以水稻、玉米、油菜为主。农业生产以传统农业为主。2006年粮食产量103吨,人均202公斤,农业总产值116.8万元。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种植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蔬菜种植从原来的自给发展到现在的小面积蔬菜种植,现有冰脆李林园200余亩,所产李子以香、脆、甜闻名安顺,种植规模仅次于马鞍山村。
3、公共事业发展状况
浪河村建有简易计划生育服务室一间15平方米,有远教设备一套,该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村计划生育率达95%以上,对独生子女、双女户都落实了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2007年正全面开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低保户、五保户均全部纳入镇民政救济对象及进入农村最低生产保障系统管理。
(二)主要特点
1、有一支团结奋进、充满生机活力的村支两委领导班子,村级组织制度健全,群众思想基础好,易接受新观念、新事物。
2、独特的地理优势,富足的土地资源,驿马河穿境流过,在河边寨至河坡一带有350亩“冰脆李子”林,可再扩大种植经果林、蔬菜等。
3、田园风光秀美,是集休闲、观光、旅游、度假为一体的好地方。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村集体经济薄弱,无支柱产业,产业结构调整速度慢。
2、基础设施较差,沟渠年久失修,渗水、漏水现象严重,无机耕道,生产路损坏严重。
3、村民经济基础较差,大部分农户目前只能是解决温饱。
4、村庄建设存在的问题:
a、无集中绿化活动场地,路面及宅前屋后空地未美化;
b、缺少必要的环卫设施和管理制度;
c、无排水设施,连村道路不畅通;
d、乱搭乱建现象严重,无合理规划。
(四)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需要
1、产业支撑:在巩固现有粮食作物的基础上,提高种植科技含量,确保粮食稳产、高产、优质;
2、按照“规划先行、合理布局”的原则,完善和加大现有350亩李子基地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形成产业区域化;
3、2010年至2015年在老家槽建1个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的牲畜养殖场;
4、从整体上抓好村容寨貌的治理。按照村寨规划的原则,进行路灯的安装,环境设施及绿化,从而改善居住环境;
5、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培育新型农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二、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十七大精神以及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为指导,以全面提升农村综合生产能力为主要任务,以促进农民增收为基本出发点,以村庄整治和村镇规划为切入点,以培养新型农民为关键举措,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动力,通过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全力推进,使浪河村生产水平有较大提高,广大农民生活水平有明显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切实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主建设深入推进。
(二)规划原则
1、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2、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务求实效的原则。要从改善浪河村最迫切需要
解决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入手,集中力量搞道路、水利、能源、教育、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基础和村容整治,促进基础产业发展、基本生活保障改善和农民基本素质提高。
3、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
4、坚持群众自愿、群众受益的原则,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
5、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本村的具体情况制定政策和措施,适度超前规划,量力而行建设,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探索不同类型的建设模式,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着重在现有基础上按照建设要求开展综合整治,形成具有特色的建设格局。
6、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为主、全社会支持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靠农民自力更生,二靠国家适当补助,三要赢得全社会支持。
7、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找准切入点,从基础条件较好、干部群众积极性较高的地方入手,从比较容易见成效的事情入手,从资金筹措比较容易到位的项目入手,集中力量,尽快取得成效,让群众分享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取信于民。
(三)建设目标及任务
1、建设目标
(1)近期目标:
2007年至2010年,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巩固和完善现有200亩冰脆李子林园的管理,在河边寨至河坡扩大种植150亩的李子林,在浪头寨至罗鬼寨、偏坡田至燕口坡,规化种植西红柿、辣椒、大葱等150亩蔬菜基地的建设;在老大雁建提灌站解决农业生产用水及人畜饮水,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全村人均纯入增加260元以上,到2010年达到3000元以上。
(2)长远目标:
2010年以后,发展好、管理好“冰脆李子”林、蔬菜基地,牲畜养殖场,形成粮食、蔬菜、水果等生产、加工、销售及创品牌旅游观光,带动服务业的发展,确保人均年收入递增100元以上。
2010年至2015年在老家槽建一个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的养殖场,存栏牛1000头。
(3)建设任务:
①2007年实施蛤蟆冲人畜饮水工程,建提灌站1个,泵房20平方米、低位蓄水池50立方米、高位蓄水池50立方米、过滤池2个各2立方米、电机、水管1.5公里,力争在河边寨八角洞(水源点)建50立方米的蓄水池一个,解决河边寨自然村的人畜饮水,保障全村村民的生活、生产用水。2008年修河边寨至大云坡通村公路,长3公里米,宽5米在马鞍山、关口、浪河三个村交界处的大平地修建低年级教学楼一栋300平方米及附属设施,解决3—6周岁儿童就近入园(班)问题,确保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②在2008年建办公用房200平方米,改善办公室环境,。好远程教育接收播放点,及时宣传党对农村的方针、路线、政策,让干部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
③2009年修建生产路长4500米、宽3米,含桥一座。进村公路硬化2500米,宽6米,修农灌沟渠2000米,断面0.4米×0.6米;
④2010年整治过境驿马寨河河段长3000米,宽3米,以保障沿河农田稳产、高产。
三、规划布局
(一)产业布局
1、粮食生产区
白水田坝、大燕山、雁口坡、重依山一带区域为粮食主产区,提高科技含量,稳定村民吃粮水平,形成旅游观光农业。
2、蔬菜基地
门前至大山一带80亩区域(种植白菜、山药、韭黄);河边至偏田一带40亩区域(韭黄、品兰、豆类)
3、集中牲畜养殖场
2010年至2015年在老家槽建一个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的养殖场,存栏牛1000头。
(二)村庄布局
围绕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从乡村旅游业服务、村寨基础设施、村寨公益设施入手,增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增收,村容村貌有较大改观。根据浪河村的基础设施现状,结合产业发展及村庄整治,对人畜饮水工程、进村道路及村寨街道、入户人行通道、生产生活污水排沟、农灌沟渠、机耕便道等进行综合治理,对村寨的村民住房、危房改造、环境卫生、生态设施、夜间照明、文化体育设施进行综合整治,美化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环境,搞好科技李子林园管理,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四、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图(附后)
五、建设重点
(一)大力发展现代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1、根据浪河村土地资源现状气候特点,管好现有冰脆李子林园200亩,每年逐步扩种50亩,共计400亩冰脆李、桃子、花红等,基地建成后,每年可产鲜果1000余吨以上,实现纯收入600万元,实施方式是以项目引导,农民自主参与的经营方式来进行实施。
2、在寨子门前至大山一带80亩区域种植白菜、山药、韭黄,在河边至偏坡田一带40亩区域种植韭黄、品兰、豆类,基地建成需投资50万元,每年可实现产值15万元。
3、2010年至2015年在老家槽建一个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的养殖场,存栏牛1000头。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2007年修建通刺梨坝自然村的通村公路长4000米,宽5米,;建提灌站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保障村民生产生活用水;修建农灌沟渠2000米,断面0.4米×0.6米(含桥一座);进村公路硬化2500米,宽6米;整治过境驿马寨河河段长3000米,宽3米,在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确保人均年纯收入递增,使群众生产、生活得到较大改善。
(三)培养新型农民,提高综合素质
1、充分利用好远程教育接收播放点,每季度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收看。让干部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
2、加强与镇农业服务中心的联系,搞好蔬菜种植前、中、后的管理,加强培训,从而提高科学种植管理水平。
3、加强对从事种植、养殖、经果林园的农户进行现场培训,提高村民的思想文化大素质,每个劳动力掌握一门以上专业适用技术。
(四)发展公共事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1、修建学前教育场所300平方米及附属设施,解决3—6周岁儿童就近入园(班)问题,确保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2、修建两个体育综合场所700平方米,篮球架、单、双杠各一套,为村民健身、聚会、发布信息、宣传党的政策等提供有利的场所。
3、修建村支两委办公场所,巩固好现有的远程教育播放点,改善村支两委办公条件(环境),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
4、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农民参保率在2008年达100%,建立保障农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长效机制,努力使全村各类就业人员享有平等的社会保障。
(五)加强民主建设,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1、在村支两委的领导下,本着“增收创收”的原则,按村级发展规划成立养殖、种植业协会。
2、本着有利于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专人负责、分工明确的原则,管理好本村规划发展的养殖协会。
3、实行“一事一议”的民主决策,让群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实行党务、村务、政务、财务“四公开”。
六、实施进度与安排
(一)产业实施
1、在管理好现有200余亩的冰脆李子林园的基础上,从2007年至2010年,每年扩种冰脆李、花红、桃子等50亩,形成400余亩李子林园观光。
2、提高150亩的粮食主产区,提高科技种植含量,稳定人均吃粮水平。
3、2010年至2015年在老家槽建一个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的养殖场,存栏牛1000头。
(二)基础设施
1、2007年修大坡洞至刺梨坝通村公路,长4000米,宽5米。在青蛙冲建提灌站1个,泵房20平方米、蓄水池80立方米、高位水池100立方米、过滤池2个各2立方米、电机、水管1500米,保障村民生活、生产用水。
2、2009年修建生产路长4500米、宽3米,含桥一座。进村公路硬化2500米,宽6米,修农灌沟渠2000米,断面0.4米×0.6米。
3、2010年整治过境驿马寨河河段长3000米,宽3米。
(三)村庄整治
1、2008年建学前教育场所300平方米及附属设施,解决3—6周岁儿童就近入园(班)。
2、2007年至2012年建沼气池50口,解决部分能源资源、节能环保。
3、2008年建办公用房200平方米,改善办公室环境,建垃圾池4个,每个4平方米。
4、在2010年,对两自然村主街道进行绿化,安装路灯20盏,修建公厕4个,每个30平方米,建两个篮球场,安装篮球架、单、双杠。
浪河村新农村建设项目实施进度安排表
序号 建设项目 建设规模 年 份 总投资估算(万元)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自筹 申请补助金额
(一)产业发展
1 蔬菜基地 120亩 120亩 10 40
2 经果林 200亩 50亩 50亩 50亩 50亩 4 60
(二)基础设施建设
1 通村公路 修大坡洞至刺梨坝通村公路长4000米、宽5米 实施完成 2 30
2 提灌站建设 建提灌站1个、泵房20平方米、50立方米低位蓄水池1个、50立方米高位蓄水池1个、过滤池2个,各2立方米、电机及安装水管1500米 实施完成 6 20
3 进村公路改造 长2500米,宽6米 长2500米、宽6米 2 20
4 生产路 长4500米、宽3米 长4500米、宽3米 2 25
5 农灌沟渠 长2000米、断面0.4米×0.6米、建桥一座 长2000米、断面0.4米×0.6米、建桥一座 1 5
6 河堤整治 长3000米、宽3米 长3000米、宽3米 1 10
(三)村庄整治
1 沼气池 50口 5口 10口 20口 15口 10
2 垃圾池 4个,每个4平方米 4个,每个4平方米 0.1 0.5
3 厕所改造 4个,每个30平方米 4个,每个30平方米 1 5
4 建办公楼 200平方米 200平方米 2 15
5 主街道绿化 500米 500米 0.2 1
6 路灯安装 20盏 20盏 0.2 1.6
7 学前教育场所 300平方米及附属设施 300平方米及附属设施 2 25
8 综合活动场所 篮球场700平方米、篮球架、单、双杠 篮球场700平方米、篮球架、单、双杠 3 15
合 计 36.50 283.10
七、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完善协调机制。
在区级和镇级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的统一要求和安排下,做好宣传动员、规划安排、项目决策、考评验收等工作。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村委会的组织协调作用,成立村级新农村示范建设小组实施机构,负责按规划实施,把任务按年度具体时间安排分解到人,落实到位,确保启动实施按规划完成。
2、加强宣传,动员群众,广泛参与。
健全基层组织,坚持民主管理。在村支两委的领导下,形成民主参与、民主管理的决策机制,向全体村民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任务和目标,做到家喻户晓。引导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树立主人翁的思想,齐心协力、艰苦奋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自主建设秀美、和谐的美好家园。
3、建立“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社会赞助、群众自助”相结合的多元融资,市场运作的投入机制。
整合各类资源,多渠道融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积极争取政府对现代农业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水利交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的扶持资金建设项目。引入市场机制,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新农村建设;广泛动员群众共同建设;在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大好优惠政策下,通过市场化运作的项目筹措建设资金,形成整体互动、优势互补。
八、群众代表参与编制规划座谈的情况
自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村支两委在镇的统一安排下,按照区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认真组织学习了有关文件的精神,结合村情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共召开65人次的座谈会3次,形成了共识。按照村情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拟定了本村产业发展规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村庄整治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