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峡村村情概况
一、基本情况陈峡村共有6个社450户2131人,全村劳动力为762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190人。村委会干部有3人,村民小组干部6人,党员83人。总耕地面积4897亩,人均占地面积2.3亩,2011年人均纯收入2560元,不富裕人口210户84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40%,是我乡的村之一。二、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省、市“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扶贫攻坚和政策叠加的机遇,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整合相关部门政策、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扶持培育特色主导产业,优化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发展条件,完善公共设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夯实发展基础,着力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推动全村率先脱贫致富奔小康。三、发展目标1、近期目标:到2013年底,力争实现人均种植1亩地膜洋芋,户均输出1个劳动力。村民养老保险、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50元。2、中期目标:到2016年底,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和其它非农产业稳步提升,村民居住条件显著改善。有线电视、自来水入户率、电话拥有率均达到100%。转移劳动力427人以上,创劳务收入85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元。3、远期目标:到2020年底,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助农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扩量提质增效,基层基础更加牢固,群众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以上,与全国基本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四、规划任务(一)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1、道路建设(1)2012年硬化六社路4公里,并配套水泥边沟4000米,栽植行道树4000棵。(2)2013年修建四、五、六社大桥一座(王山庄桥)长45米,宽4.5米,解决四、五社136户624人行路难的问题。(3)2014年良邑至陈峡村四、五社铺油路一条,长5.2公里,宽6米,配套边沟5200米,涵洞6处68米,栽植行道树3600株。(4)2015年修建一、二社至马鞍堡田间产业路一条长6.2公里,宽6米,配套边沟6000米涵洞3处20米,栽植行道树1500棵,修建一座长32米,宽4米的河道小桥。(5)2016年硬化三、四、五、六社主巷道六条5.8公里,宽5米,支道路7.8公里,宽4米。(6)2017年拓宽一社至六社田间道路约18公里。2、危房改造到2020年实现全村无危房的目标,彻底告别土坯房时代。3、广播通信2012年底实现广播电视、电话(移动电话)全覆盖,完成广播“村村响”工程;2015年实施光缆进村、宽带入户工程,力争2020年宽带入户率达到40%以上。4、村部建设2015年扩建装修旧村部,配备2套办公桌椅、两台电脑。5、卫生所建设2016年建成标准化村卫生所1处6间90平米,配套基本医疗器材。6、超市建设修建超市一处90平方米,方便群众就近购买生活用品。7、文化设施2016年底在村内修建文化广场1处占地1800平方米。(二)大力培育发展主导产业1、种植业受地理条件限制只能种植小麦、玉米、洋芋、油料等作物。2012年开展规模种植,推广双垄沟播技术,种植面积达到1800亩;到2015年底新增果园200亩,种植中药材430亩,至2020年底中药材种植规模达到800亩。2、养殖业本村现有牛存栏量65头,2015年底投放基础母牛70头,2020年底投放基础母牛80头,达到215头,并在全村发展10头以上养牛户20户。2018年底发展200头养牛小区一处,修建饲料加工场1处;2020年底发展100头以上养猪厂10处,猪存栏量达到1700头,到2020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3、劳务输出:户均输出一个劳动力,全村每年输出劳动力427人,创劳务收入854万元。(三)不断改善生态人居环境1、荒山绿化2012年完成荒山荒沟绿化200亩,2013年荒山荒沟绿化比例达到30%,2015年绿化比例达到50%,2020年全村荒山荒沟绿化比例达到100%。2、四旁植树引导农户在房前屋后、路旁田埂栽植绿化林、防护林等,到2020年“四旁”植树达到2万株。3、梯田改造2013-2015年实施坡改梯、劣质梯田改造200亩。(四)努力提高村民综合素质1、强化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完善村文化活动室、群众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设立农村专业技术培训中心(室),邀请专业人员,每年至少开展6期各类专业技术培训,力争使每个劳动力掌握一门专业致富技术或致富信息。2、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依托村部、学校,组织群众学习科学文化和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普及国家强农富民政策,积极开展“六进六促到农家”活动,创建“和谐五星”和幸福家庭,支持发展民间文化事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着力培育高素质的新型农业生产者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者。3、推进生殖健康服务。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广泛宣传计划生育、生殖保健政策知识,全面开展“生殖健康服务进家庭”行动,确保当年已婚育龄妇女、流动人口、老年人口健康教育、咨询、检查、诊治比例达到90%以上,扎实做好育龄妇女“两癌”筛查工作,防止因病致贫。五、主要措施1、科学规划引导,大力改善村容村貌。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和市上《方案》要求充分论证规划,通过规划,引导村庄建设向新型、节能、可持续方向发展。2、积极争取项目,努力拓宽致富门路。认真落实《平凉市六盘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12年),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政策统筹,机制创新和资源整合,加强与扶贫、交通、卫生、教育、水利、林业、农牧等部门的沟通衔接,确保列入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分年度建设并投入使用。3、抢抓发展机遇,扎实推进扶贫开发。科学区分扶贫对象和低保对象,着力推进“两项制度”有效衔接,逐步形成“生存靠低保、发展靠扶贫”的工作机制和分工布局,分类施策解决不富裕问题。特别要找准国家扶贫、惠民政策与人口计生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积极实施“成才、致富、健康、保障”四位一体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惠民工程,充分利用各种项目、政策资源,集中向困难户倾斜叠加。4、培养技术人才,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广泛开展普及性培训。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两后生”免费提供农业科技培训。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科学化种、养和耕、作水平。严格落实各项补贴和优惠政策,稳定种粮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5、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社会帮扶。在认真落实市级领导和市直部门帮扶责任制的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帮扶机制,加大对口帮扶、行业帮扶、干部结对帮扶、一对一帮扶和社会帮扶力度,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领导带头、部门联村、干部联户、社会联动、全民参与”的扶贫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