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边院镇济河村

济河村介绍
济河村位于肥城市西南约28公里,泰安城区30公里,隶属肥城市边家院镇管辖,人口800余人,260余户,耕地1300余亩,主要生产玉米,小麦和蔬 菜,建村于明洪武年间,有济河,和万家庄两自然村组成济河行政村。济河村位于济河寺东面故而取名济河村,清朝阁老赵国麟曾在此授馆三年,现在济河寺内仅存 古皂角树一颗。济河村的主要姓氏有施,丁,姜。赵,于、刘,紫,梁,周,高,董,等姓氏组成,中共党员三十一名,共分三个生产小组,济河小学一处,粮站一 处,信用社一处,各类商铺二十八家,公共设施有文化广场,千米跑道,儿童游乐设施,垃圾回收站等。二零一三年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重修村内公路三千米,村内 有志之士积极捐款捐物,村民积极响应出工出力修出了一条致富大道,被广大群众称为齐心致富大道。济河村资源丰富,脚下储存亿万吨钾盐,为镇驻地盐化企业做 出了最大贡献和牺牲。济河村人杰地灵,资源丰富是大家投资创业生活的最佳村庄。民风醇厚的济河村民随时欢迎远方的客人来做客,你们将成为济河村民最尊贵的 客人。
     赵国麟(1673-1750) ,字仁圃,号拙阉,泰安县(今泰安市)东关人。赵原籍浙江上虞。清康熙进士,历任福建、安徽巡抚,刑部、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泰山五贤之一。
明末赵氏家族因“山贼海寇叠起” ,“田宅荡然”而败落。清廷入主中原后,“东南未靖,人民流离”。其祖(清末名士)赵援,“埋名于党塾,糊口于四方”。父赵良“弃儒学医”,隻身北上,在泰安遇族亲而定居,并娶流寓泰安的江南淮阴江天屿之女为妻,自此落籍为泰安人。
康熙十二年(1673),祖父赵援闻赵良在泰定居,遂自浙附粮艘来泰。赵国麟自幼随祖父居,深受祖父熏陶。九岁起昼夜跟祖父课读,聪颖好学,日读书数千言。十七岁成诸生后,以授馆为业。康熙三十年(1691)母卒;翌年三月祖父卒;未几,父亦相继卒。国麟时年二十岁,“及遭大故,凡案盘孟典质殆尽,终以不贫干人”。康熙三十六年(1697)被选为拔贡,康熙三十八年(1699)中举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逢“丙戌科”会试,遂入都赴试,试毕,即“策蹇归里”。会试录取后,因时授馆于济河,以“于济上主人有三年之约不相负也”而未及赴廷试。
康熙四十七年(1708),赵国麟以兴复泰山书院,重振泰山学风之志,约同人在明儒宋焘之青岩居故址开设学馆,“建讲堂五楹,书室数椽”,曰“青岩义社”。学者称赵国麟为“青岩先生”。是年,刊行所选《本朝元墨文统》与所著《制艺纲目》两书,皆为研讨时文之作,用授以青岩学子。
如何能在网上找到济河村?

更多信息 扫码关注
1、在网上搜索“亿个村”或输入亿个村的网址(yigecun.com)打开亿个村网站。
2、依次点击: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边院镇>济河村。
3、也可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济河村。
请大家在微信QQ群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