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龙泉关镇黑崖沟村

黑崖沟村介绍

黑崖沟村位于太行山中北段东麓的冀西山区,隶属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龙泉关镇,与山西省接壤,西邻五台县,距五台山二十五公里(山路徒步半天即到台怀镇)。北邻繁峙县。据县志记载:村子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张昆、王贵两家首居于此。村子周围沟岔多,土壤肥沃,是养穷人的好地方。所以后来就有众多逃荒要饭的人,陆陆续续定居于此,靠开荒种地,养家糊口,繁衍生息。因此,村里杂姓居多。后因时代变迁,命运旺衰的缘故,首居于此的张、王两姓并没有在村里立住脚跟。两家人在村里绝迹的原因已无从考证(现在村里的张、王两姓,人所共知是清末以后才搬来的,绝非张昆、王贵的后人)。据村里老文人冯德纯老先生(已故)口传:到清朝道光年间村里最旺的两家是冯家和罗家,两家都是养螺子喂马,财主人家,声名远播。这个传说从两家的两大片坟地来看是真实不虚的。不过,就现在来看,罗家在村里的户数并不多,冯家的户数是最多的。有五十多户,占全村总户数的六分之一。(现在全村有三百多户。一千一百多口人)。村里历史上人口最多的时候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总人口高达一千六百多人。人口为什么会下降,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原因,有社会的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这个地方不再“养穷人”了。即使你有再大的力气,开更多的荒地,打再多的粮食,结果还是一个字:穷!新一代的年轻人不甘心一辈子窝在穷山沟里,便通过各种途径,甚至不择手段,设置“跳板”,深挖“渠道”,千方百计,竭尽全力,奔命似地要逃出去,奔向那人人都向往的“外面的世界”,而不知外面灯红酒绿、花天酒地的精彩中包含着喧嚣纷扰、苦中作乐的无奈。而山沟里虽穷,自有山里的清净自在、逍遥无比的精彩!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对立的存在,喜忧参半、苦乐参半,以及大小方圆、真假虚实、有无是非······无不混杂!没有对立,这个世界将不复存在。古语说得好,物极必反;否极泰来;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岁月年轮滚动至二十一世纪的时候,风水老人又破天荒地游历到了黑崖沟,黑崖沟又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翻身”的好机遇。2010年10月保(定)阜(平)高速公路“黑崖沟大桥”建成通车。桥墩高度为120.5米,创华北之最,被称为“华北第一高桥”。全长1121米,从东山架西山跨村而过。站在街上仰天而观,俨然“天桥”一座,煞是壮观!当你注目凝视时,“天桥”就奇迹般地变幻成了一道“雨后的彩虹”!让人惊喜万分!2012年9月25日中国书画院与阜平县政府签订框架协议,规划在黑崖沟村建设“中国书画文化村”,前期投资400万元已经完成,后续计划投资2.5亿元正在筹备中,即将开工。最终要将黑崖沟村建设成为山水环绕,绿树掩映,灰瓦白墙,书香四溢,文化氛围浓厚的山水田园特色的美丽乡村。书画村建成后,每年将举办两届“国际书画艺术节”。届时会有世界各地的文化名人云集黑崖沟村,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将在这里交会融合。可以想象,那时的黑崖沟村,将会是一派富足祥和的繁荣景象!街道上的游人摩肩接踵,熙熙攘攘,街道两旁楼房林立,旅馆饭店、农家小院,各种招牌五彩斑斓,让人目不暇接。村里人的腰包个个都鼓了起来,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掩饰不住的灿烂的笑容······遐想着、憧憬着、向往着,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越来越近了。美梦也变得越来越真实了!2013年县委政府又决定将黑崖沟村纳入阜平县旅游区规划内,要在黑崖沟大力开发旅游项目。目前,跨省公路已经测定,即将开工;保(定)忻(州)高铁正在测量中。这是黑崖沟人做梦都想不到的好事情。说到旅游,黑崖沟是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的。首先,是村子因其得名的黑崖,它座西北朝东南,整个崖面面积2.5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976米,气势巍峨壮美,形貌如怒放的莲花。在周围的沟沟壑壑中、在清新舒畅的空气中,用力一闻,还真就能闻出一种荷花的清香来。因此,这黑崖就有了一个美丽而又动听的别名——莲花山。不过这个美好的名字相较与黑崖用的少些,加之国家地名规范化不易更改,和从古至今的约定俗成,黑崖沟的名字就延用下来了。“莲花山”一名,现在也只有老辈的人们不时地提起。黑崖是村里的标志,更是村里人的靠山,这黑崖的里面蕴藏着深厚的天然的好风水,祖祖辈辈的黑崖沟人都偎依在它的怀抱里,躲避着时代的风雨,命运的苦魔。享受着它给黑崖沟村人带来的所有恩惠!也正是因此,黑崖沟又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好运气!另外,还有一种传说,说黑崖上有天然的七十二个救命洞,凡是在上不来,下不去的地方,总会发现一个洞,让人穿洞而出,平安脱险的。在六十年代初,曾经有一位地质队员被架在黑崖上,村里的登山能手王玉西(刚去世)勇敢的登上山崖,将地质队员架起来,通过救命洞顺利地救了下来。这个故事至今还在村里传颂着。一九八五年《河北省民间文学集成(阜平卷)》中就有一篇<黑崖上七十二个救命洞>的民间传说。虽然是传说,但救命洞确实是有,够不够七十二个,无人知晓。据老一辈的登山能手王玉西、王毛三(刚去世)等人说,他们也就发现过五、六个的样子。若想弄清楚真相,恐怕还得靠高科技探测,当然那是以后的事了。其次,是村子正北高大威武的歪头山,海拔高度2286米,是保定市的最高峰。它在连绵的群山中,孤峰突起,加之它那颗天然的歪头,恰似一只仙鹤的头,用“鹤立鸡群”这个成语来形容,最为贴切。其实,站在村子周围的任何一个山头上观看,都看不出歪头山的头是歪的,只有站在五台山的任何一个山上看,才能看得出那歪头,那歪头歪得自然巧妙,真是鬼斧神工所造就!至于歪头山的头是怎么歪的,在《河北省民间文学集成(阜平卷)》中,也有一篇传说,说是鲁班为了让黑崖北侧的大片树林(叫千林被)能够得到更充足的阳光,将挡着树林的山头用斧头给砍掉了。这仅仅是众多传说中的一种。还有一种是说文殊菩萨到处寻找道场,登上山顶看到西边祥光霭霭,彩雾纷纷,在这祥云彩雾中,有五座峰顶若隐若现,仙境一般!觉得理想中的道场终于找到了!于是一个箭步就登上了五台山的东台顶,结果很正的一个山头就被文殊菩萨飞奔时的一脚给踹歪了。如今那山崖上真有一只若隐若现的偌大脚印。传说毕竟是传说,不能当真的。然而,也正是这一个个美丽的传说,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美好,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让人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期盼!给了人们在艰难困苦中升起活下去的勇气!因此我们应该给每一个美丽的传说,点一个美丽的赞!再次,是村子东北面的半山上,也属于黑崖沟村重要标志的千年古寺——白衣寺(属五台山塔院寺的下院)。初建于唐末宋初。南宋时期元兵入侵,寺院曾被破坏。明朝天启六年,僧人圆得率徒寂昌,历时六年重建。同治十二年,直隶巡抚(原保定府)又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扩建了药王庙、财神庙。抗日战争时期,聂荣臻元帅在寺内设立过指挥部;国际友人柯隶华在寺内设立过临时救疗站,救人无数。可惜,在文革时期,白衣寺又一次遭到了劫难,佛像被毁坏殆尽,改做了学校。改革开放后,由村民冯国栋筹资牵头,带领村民将白衣寺的佛像按原样塑了起来,东西禅堂修缮一新。寺院坐北朝南,正殿还是原来的斗拱形制,卯隼结构,飞檐翘角的古建筑,气势宏大,形态威严、肃穆、庄重,令人敬畏!从古至今,香火不断!(即使是文革时期,也还是有很多的善男信女,在庙前的门台上撮一小土堆,插上三柱香,点一盏素油灯,虔诚恭敬,顶礼膜拜!祈求菩萨保佑,消灾免难)。进门便是天王殿,弥勒菩萨在门口,笑口常开,笑脸相迎着每一位善男信女。没有权贵贫贱、善恶好丑的分别,一律平等。院内挺拔直立着一棵两楼粗的古松树,树臂伸展,枝叶繁茂,大伞盖一样遮满了院子,更增加了寺庙的庄严!正殿中白衣菩萨,清净平等,慈悲地将甘露水洒向那善良的人们。两边是十八罗汉,勇猛神武,超凡脱俗,斩妖除魔,守护着一方的平安。正殿的两旁是药王殿和文殊殿。东西两侧是僧人修炼的禅堂。尤其要提到的是寺院东面的山坡上,有一棵高40米,占地40平方米的千年的古松树,在河北省古松排名中位列第四。这颗古松经历了千年的沧海桑田,风云变幻,依然郁郁葱葱,翠绿挺拔,就像一尊慈悲无限的护法神,日日夜夜守护着白衣寺,保佑着黑崖沟周围的一方土地和这方土地上的人民。此外,村子周围的山顶上还有众多的渗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的遗迹,有待大力开发。如:明长城遗址“长城岭”、孟良焦赞练兵的“孟寺塔”、杨六郎练兵的“六郎教场塔”、杨令公练兵的“杨林(令)塔”、以及“干层塔”、“四方塔”、“跑马梁”、阎锡三的“炮台”等等,恕不赘述。总之,黑崖沟景色优美,空气清新,是一个休闲旅游,亲身感受大自然美好的好去处。百闻不如一见。你放心地去看吧!保你终生不遗憾,保你终生不后悔!(有关黑崖沟的图片直接百度搜索“黑崖沟风景区”便可一览黑崖沟的风景。)
企事业单位:金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如何能在网上找到黑崖沟村?

更多信息 扫码关注
1、在网上搜索“亿个村”或输入亿个村的网址(yigecun.com)打开亿个村网站。
2、依次点击: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龙泉关镇>黑崖沟村。
3、也可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黑崖沟村。
请大家在微信QQ群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