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村位于县城西部,东邻大同乡稳江村、南邻皆久、西邻皆阳、北邻格溪,距乡政府所在地4.5公里,全村总面积6720亩,辖赛村大寨、习美太、下坝3个自然寨,153户,604人,其中:劳动力480人,外出务工290人。全村耕地面积454亩,其中水田面积308亩,旱地面积146亩,全村粮食总产量252吨,人均纯收入1900元。农业、木材和外出务工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赛村属国家一类村。全村党员13人,其中女性党员3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党员10人,占党员总数77%。村两委干部共11人,其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上有5人,占村两委干部总数的45%。近年来,村两委积极带领大家发展,推动全村经济社会建设跨越式发展。 赛村原名木柴(sai)村,据传从前树林茂密,原居民姓柴故名柴村,后衍化为木柴村,2009年3月经县民政局批准变更为赛村,赛村位于阳城县以西12公里处,距离次营镇区5公里,台次线公路环绕东北,村落于丘陵土坪呈块状展布,其辖区面积共2平方公里,共辖赛村和桥沟两个自然庄,下设5个村民组,共有275户,616口人,总耕地面积1580亩。赛村作为晋城市首批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和次营镇的园林村,人杰地灵,环境优雅,同时也是远近闻名的和谐村。自去年以来,赛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开展“四议两公开法”,不断加强本村农廉建设,抓好重大事项流程化管理和民主理财小组监督,使全村所有工作公开透明运作,真正实现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 新一届村两委班子选举产生后,村两委干部紧紧围绕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以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为中心,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实现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局面。力争到2015年全村,土地规模经营达到40%,人均纯收入达到元2400余元。主要任务和发展规划如下: (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因地制宜,培育主导产业,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加快开发特色产业。 1、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和临近县城的区位优势,因地制宜,适应市场,依靠科技,支持、鼓励村民发展集约生态养殖业和绿色、有机、无公害的健康蔬菜食品,建成有优势农产品的产业基地。计划到2015年种植辣椒、生姜等绿色食品近200亩。 2、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木材采伐及木材生加工业,突出发展我村优势产业。计划用五年时间种植红豆杉达100亩。 (二)加快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建设村级卫生室,完善医疗卫生设施建设;二是借助“一事一议”项目,推进村内道路路面硬化工程和近2000米的村组步道硬化工程,方便村民出行;三是建设休闲娱乐场所,大力发展农村基层文化,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四是完善我村下坝安全饮水工程和消防工程,提高抵御火灾等灾害的能力;五是修建村级综合服务楼;六是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集中统一处理,计划到2011年底拟建垃圾处理池2口;七是修建农田灌溉水渠4000米。 (三)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创建和谐村庄,促进乡风文明。建立适合操作的农民日常行为规范、村规民约,形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公民道德风尚。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农民的法制意识和法律观念。 (四)加强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推进民主管理。一是加强村党支部执政能力建设,坚持把党支部的领导、农民群众当家作主和依法治村有机结合起来,对村级重大事务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推进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二是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和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规范村务公开的形式和内容等,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健全民主制度,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健全和完善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制度。三是加强党组织建设,不定期组织党员集中学习讨论,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政治觉悟。积极开展“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培养致富能手,改善党员结构,为提高农村基层党支部的执政能力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