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稻田村属于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安丰乡。物产丰富,人勤物丰,物产丰富,空气好
前稻田村与周边地点:东稻田村,后稻田村,大刘庄村,漳南总干渠,亮马岗村,前洪河,育才路,健康路
从战国时期魏文侯掌管邺后(前472年-前396年间)令西门豹当邺令治邺兴修水利工程说起。西门豹到邺后,解民之所疾苦,破除迷信,兴修水利,修下漳水十二渠,引漳灌田。把荒芜之地变成千顷良田。黄澄澄的水稻翻着金浪,到处是稻田飘香,古代被称为“稻田里”受益与漳十二渠之水灌溉 ,“稻田村”就最具有北方种植水稻的代表性。
“魏武王”曹公。东汉时期,曹操以丞相名义征讨四方割据政权而统一了中国北方。他以邺城为都城,同时兴修水利,大量屯田,为农业生产与恢复起到了决定性意义。从南方成功引进过来适合北方水地种植与生长的“稻”。 稻田里种的是“稻”确不为过,“稻田里”从曹魏时期种植水稻一直到清乾隆年间才因水渠断流灌溉问题而停种,从古至今“水稻”在北方的“稻田里”种植的历史经历,因渠而剧终。
稻田里以前本无名,因漳十二渠灌溉改变了土地性质。又因曹操兴修水利重新十二磴引进南方水稻来安丰种植而得名“稻田里”,才有了曹丕的颂稻。隋唐时期,住在稻花翻浪,十里飘香“稻田里”的农民们,并称自己是“稻田里”的人。宋、元时期,这块土地被官方称为“稻田里”村。到了明洪武初至永乐年间(1368年-1403年),肥沃的土地养活了繁衍生息的众多人。又由于响应当朝的大迁徙政策,安排迁入了部分人口。在北地又慢慢形成了一个自然村庄,及“稻田村”和“西稻田”村。
到清朝时期,政府实现管统制度,稻田村和西稻田村由静曲所管辖十八村统管。清光绪年间,十二渠断流,稻田村无奈放弃种植水稻,改成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农作物,稻田村几千年稻田里已名不符实。
民国时期实行自保制度下“稻田村”成立稻田乡,新中国成立后,西稻田村改名“前稻田”村,1958年国家兴修水利,在旧渠基础上从新修挖了新渠,起名“幸福渠”。
前稻田村也称“西稻田”村,现有人口980多人,村里有姓 孟、秦、宋、张、王、郭、刘等姓氏。现有南水北调渠从村西经过,不得不说稻田村自古与渠有不解之缘。真正成名稻田村,渠到名成。并且跨越多个朝代至今。
村里单位:前稻田村卫生院,前稻田村党支部
前稻田村及周边其他地点或单位:安安超市,安阳县安丰乡东稻田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