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桥湾镇永睦村,距达州城区40公里,桥湾镇管辖、 桥湾镇政府驻地,北宋时期为永睦县驻地。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置桥湾乡苏维埃。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置桥湾镇,属达川区第四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镇改乡。1958年9月,乡改公社,建制为桥湾区公所,辖桥湾、滴河、石梯、福寿四个乡。1983年12月,桥湾区公所驻地搬迁到石梯,改为石梯区公所,桥湾公社改为桥湾乡。2004年3月,撤销滴河乡,归桥湾乡管理。2015年5月4日,撤销桥湾乡,设立桥湾镇,以原桥湾乡的行政区域为桥湾镇的行政区域。 桥湾镇永睦村,依傍美丽巴河,水乡风光旖旎,永睦村3组、4组的陈家岭坎上,有达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的达州市第一批巴遗址遗迹名录--巴文化陈家岭遗址,为周至隋唐的巴人文化遗址,一条姓巴的河流,从大巴山发源,当它经过桥湾镇,流经远古巴人繁衍生息的土地,但见,两岸青山,百里画廊。田园自有规矩,村庄祥和安宁。 桥湾镇永睦村钟山寨坎下6组地界,埋有明末清初抗清民族英雄李长祥(1610—约1679)的遗骨,当地人俗称“探花坟”(毁于20世纪60-70年代)。顺治七年(1650年),李长祥任南明鲁王监国兵部尚书,从事反清复明军事斗争,长达三十余年,百折不挠。吴三桂从昆明遣使者赴常州聘请李长祥,康熙十三年正月,李长祥离常州溯长江赴湖南。李长祥是在吴三桂“兴明讨虏”“檄告天下”的情况下,为反清复明、赶走侵略者而奔赴湖南常德,会见吴三桂,李长祥告诉吴三桂:“急改大明名号,以收拾人心;立怀宗后裔,鼓舞忠义”。吴三桂拜李长祥为兵部尚书节制岳州将军兵马。清康熙十三年(1674)七月,李长祥指挥反清复明的吴三桂军大败清军于岳州(今湖南岳阳),使清军五年不敢进攻岳州。吴三桂终于未能听从李长祥立明后裔,李长祥遂脱离吴三桂而去。 大约在康熙十八年(1679),李长祥病没于仁化县丹霞山河头寨。康熙中期,李长祥之长子李亩(或二子),将李长祥灵柩从广东仁化丹霞山河头寨迁运回四川达州,安葬于桥湾镇永睦村钟山寨坎下。 永睦村3组、4组的陈家岭坎上,还曾经是一条古驿道,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前,在没有公路的年代,是达州往返石桥古镇(巴中)的一条古驿道,在这条古驿道下李家岩(永睦村相邻的钟山村上地界上),至今还保存有李长祥神道碑,位于永睦村钟山寨李长祥墓之东南,碑阴朝向西北方向钟山寨李长祥墓(探花坟)。 永睦村辖7个村民小组,永睦村1组、2组、3组的部分区域均为桥湾镇街道。与倒虹村、钟山村挨临搭界。桥湾镇政府、桥湾派出所、桥湾小学及桥湾初级中学均在永睦村。 永睦村,1983年12月前,为四川省达县桥湾区桥湾公社一大队,辖有7个生产队。后来,大部分生产队一分为二:1生产队分为1组、2组;3生产队和4生产队分别为3组、4组;5生产队分为5组和6组;6生产队分为7组和8组;7生产队分为9组和10组;2生产队分为11组和12组。 2015年5月,桥湾镇实行部分村、组合并,把原来分开的生产队又恢复为7个组(生产队)。 永睦村位于风景秀丽的巴河边。村里的小地名有:四河头、油坊、砖房、岭坎上、李家河、刘家咀、刘家扁、杜家湾、罐梁上、清石坝、庞家坡、水磨滩、永睦寺、周家湾、骑门坎、钟山寨、潘家岩等。 永睦村是一个风景优美,得天独厚的天然鱼水之乡村,有远近闻名的巴河水煮鱼,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永睦村气候适宜、光照充足,水资源丰富,拥有注册商标“永睦”特色的再生稻大米,软糯香甜,生态健康 永睦村村民主要姓氏有:陈、刘、李、杜、龚、庞、兰、周、黎、余、蒋、张、黄、何、侯、牟、潘、马等等; 永睦村的交通十分便利,大(堰)滴(河)公路(s15)穿村而过。正在建设的横跨巴河的桥湾特大桥,也在永睦村。大桥建成后,将桥湾镇走马村和永睦村紧密相连。新建的大滴路(s15)复线也将途径永睦村的永睦寺、水磨滩、杜家湾等地段。此路建成后,就将有两条县道经过永睦村。 村里单位:永睦村党支部、永睦村民委员会、永睦村卫生室、永睦村广播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