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家庄村位居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土山镇。人勤物丰,水美,物华天宝
曲家庄村与周边地点:大任家村,陈家墩村,皂里于家村,北孙家村,卜家村,娄家村,东风盐场
【地名含义】据《莱州市地名志》记载:清光绪十八年,曲姓由郑村(今沙河镇郑村)迁此立村,以姓氏取名曲家庄。
【地理实体】曲家庄位于土山镇政府驻地东北3.3公里,大(任家)尹(前尹家)公路东侧。正方形聚落。全村101户,300人。耕地290亩。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玉米。村办盐场。
据《四续掖县志》记载:第十区公所在沙河镇街。卜家乡公所在于家村,领七村:卜家、孙家、娄家、大任家、(曲家庄)、小任家、于家、徐家。四至东至北庄乡陈家墩二里,西至土山乡提家二里,南至徐家二里,北至海滨约十里。
【姓氏源流考】:本村曲氏一族系,旧时流传鞠姓和曲姓家庭中流传着“鞠曲一家”的故事,如:一部修订于宣统元年的《东莱曲氏族谱》可以证明在中华曲氏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源于鞠氏的。在这份由曲氏自己修订的族谱中“曲氏世系考”一节记载:“旧相传(曲氏)为宫保世裔鞠姓。始祖讳元英任元朝宰相,本贯黄县,茔在城北翁仲,墓表犹存。缘遭难族姓多隐名易姓流寓兹土,遂转鞠为曲。虽云考据无徵,然百古在昔先民有作详哉其言之矣。”这位宫保级鞠姓高官就是史志上记载的西汉尚书令鞠谭。鞠谭改麴后,麴姓一直在西北地区生活繁衍,随着家族从不断壮大到最后的没落,姓氏也在沿着“鞠-麴-曲-曲” 的字形结构不断的进行演化。汉哀帝的尚书令鞠谭因为替皇叔东平王刘云“瓠山立石谋反事件”说情,得罪皇帝被免职,六年后,正赶上大司马王莽“迁犯者填西海”,于是率儿子鞠閟被强迁到临羌(湟源)与西平亭(西宁)一带,鞠閟更名为麴閟,是西平麴氏的一世祖,也是现代曲姓的太始祖。又有《资治通鉴》充分的证据,据记载:公元四世纪初,东莱大地上爆发了刘伯根、王弥叛乱,公元307年,晋怀帝的太傅司马越曾派遣洛阳皇宫南宫门“公车门”的接待官,东莱黄县籍人鞠羡回乡任东莱郡长,主要任务是组织家族武装镇压王弥反叛。在籍贯为黄县都乡石羊里的鞠璋、鞠彦云祖孙,生活在晚唐到北宋籍贯为高密潍水江北高阳城下的鞠景沂、鞠真、鞠常、鞠仲谋祖孙,生活在北宋黄县和孝乡扈顺里西野基村的鞠俨、鞠明德、鞠传式祖孙皆出其后。如:曲氏家族祖籍黄县,本姓鞠,为避祸易鞠为曲,元初迁居招远县张星曲家村。又郑村曲氏家族祖籍黄县,本姓鞠,为避祸,易鞠为曲,元初迁居掖县沙河郑村。据郑村、朱汉曲氏家族祖籍黄县,本姓鞠,为避祸易鞠为曲,元初迁居掖县储积乡沙河社郑村,编为灶藉。朱汉村《东莱曲氏族谱》载:相传为官保世裔,鞠姓,始祖讳元英,本贯黄县,缘遭难,族姓多隐名易姓,流寓兹土,遂转鞠为曲,在西乡者,居沙河郑村,编入灶籍,公曲文忠居东乡为掖县仙化乡吕村朱汉村入民籍。元至元年间,鞠进由黄县徙居掖县储积乡沙河社在沙河西岸郑村定居落籍。元末鞠姓遭乱,易鞠为曲,后村庄扩大分两村,曲汉明一支建曲家村于东,更名东郑村。曲汉臣一支建曲家村于西,更名西郑村。清光绪十八年,曲姓由郑村(今沙河镇郑村)徙居掖县储积乡薛村社建曲家庄。
据《莱州市志》记载,烈士名录,曲家庄。
曲家庄村内及附近企事业单位:曲家庄村盐场、土山镇大任家村卫生室、嘉润源鲜果、世尔机械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