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相村处在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程郭镇。茂林成荫,风景秀丽,环境幽美
北相村与周边地点:南相村,南边村,东罗家营,北边村,南菊寺村,莱州东立交,西朱盘沟村,罗家营村,西蚕庄村
【地名含义】据《莱州市地名志》记载:明洪武年间,许姓由四川迁此立村,因于土岭北坡而得名北许家。明末,以村南土岭形似相公之帽而更名北相公庄。一九五八年,简称北相。
【地理实体描述】北相位于曲家乡政府驻地西北3.7公里。正方形聚落。全村74户,336人。耕地1064亩。以农为主,主产玉米、小麦,兼有苹果。据《四续掖县志》乡社记载:第七区公所在驿道村,花岭乡公所在西燦庄,领十一个村:东马家庄、西马家庄、东朱盘沟、西朱盘沟、南相公庄、北相公庄、南边家、北边家、东燦庄、西燦庄、花街岭。东邻教书、坎上二乡,西邻六区五佛乡,南邻菜园乡,北邻六区平兴乡。
【姓氏文化】本村许氏一族:唐代许绍之远裔。据《通志.氏族略》载:“许氏,姜姓,与齐同祖。炎帝之后,尧四岳伯夷之子孙也。周武王封其苗裔文叔於许,以为太岳后,今许州是也。自文叔至庄公十一世,始见春秋。元公子结元年,获麟之岁也。”据《姓氏急就篇·注》称:“许由之后。”由,古之贤人,相传尧曾让天下给他,许由谢而隐。战国时楚有许行;东汉有许慎,著《说文解字》。又据《唐书•表•宰相世系》载:许氏出自姜姓。炎帝裔孙伯夷之后,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后以为太嶽之嗣,至元公结为楚所灭,迁于容城,子孙分散,以国为氏。自容城徙冀州高阳北新城都乡乐善里。秦末有许猗,隐居不仕。曾孙许毗,汉侍中,太常。生许德,字伯饶,安定、汝南太守,因居平舆。四子:据、政、邈、劲。据,大司农。生允,字士崇,魏中领军、镇北将军。允孙式,式二子:贩、迈。贩字仲仁,晋司徒掾。四子:茂、询、嶷、雅。询,字玄度,四子:元之、仲、季之、珪。珪,宋给事、著作郎、桂阳太守。生勇慧,齐太子家会、宂从仆射、晋陵县侯,二子:懋、胤。许懋,梁天门太守、中庶子,生亨。《表》云:许亨,陈卫尉卿,子善心,隋黄门侍郎,孙许敬宗,字延族,相高宗。安陆许氏出自许询五世孙君明,梁楚州刺史,生弘周。《表》又云:弘周,楚州刺史,子许法光,后周岳州刺史。至唐朝谯国公许绍,字嗣宗,安州安陆人,唐朝大臣,岳州刺史许法光之子。少时和唐高祖李渊成为同学。大业末年,出任夷陵郡守。归顺大唐后,授硖州刺史、安陆郡公。平定萧铣有功,进封谯国公。武德四年(621年),率军征讨荆州,病死军中。贞观年间,追赠荆州大都督,谥号为忠。四子:许善、伯裔、智仁、圉师。许圉师,相高宗,三子:自牧、自遂、自正。许善,隋宣城郡主簿。孙许力士,洛州刺史。许力士,三子:钦寂、钦明、钦淡。许钦淡,深州刺史、光禄卿。一子:唐朝时期将领许叔冀,安州安陆人。平卢节度使许钦淡之子。安史之乱时,担任灵昌太守。宰相房琯执政,以为河南都知兵马使、御史大夫,迁青州刺史,牵制北海太守贺兰进明。跟从名将郭子仪围攻邺城安庆绪。迁汴州节度使,许诺司空李光弼坚守十五日,授燕国中书令。其后许自正一支徙居掖县临过乡路徐社驻地路宿村落籍,明初时徙居仙化乡朱张社在北边有座仙姑庙之旁建许家村。因于土岭北坡而得名北许家。明末,有杨姓迁入定居,以村南土岭形似相公之帽而更名北相公庄。一九五八年简称北相。
据《莱州市志》北相村烈士名录:杨占吉。
村里单位:北相村卫生室,北相村村长,北相村党支部,北相村快递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