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埠村处在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程郭镇。人杰地灵,山明水秀,天蓝水清,山清水秀
胡埠村与周边地点:东南坡村,东李家村,南宿村,三十里堡村,菜园头村,金牌村
【地名含义】据《莱州市地名志》记载:明洪武年间,魏姓由苏州迁此立村;张姓由吕村(今苗家镇吕村)、周姓由诸流(今平里店镇诸流)、王姓由外地相继迁入,因村北临土埠而取名后埠,后演变为胡埠。
【地理实体描述】胡埠位于曲家乡政府驻地西南5公里,柴(棚)掖(城)公路东侧,村东小河北流入坎上水库。长方形聚落。全村180户,730人。耕地941亩。以农为主,主产玉米、小麦,兼有苹果。
据《四续掖县志》乡社记载:第七区公所在驿道村,金牌乡公所在东南村,领四村:东南村、胡埠、金牌、南徐。东至山后村八里,西至唐家村五里,南至庙埠河村八里,北至坎上村十里。
【姓氏文化】本村魏氏一族系据《唐书·表·宰相世系》卷七十二中记载:魏氏出自姬姓。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其后国绝,裔孙万为晋献公大夫,封于魏,河中河西县是也,因为魏氏。魏万十六世孙魏昭王孙魏无知,汉高梁侯。魏无知曾孙魏彦,字叔纶,张掖太守。生魏歆,字子胡,巨鹿太守,祁居下曲阳。魏歆孙魏宙,字惠开,平原郡守。生绍,魏绍曾孙魏宣,北海公。其后由苏州徙居掖县仙化乡崮山社建魏家村。清代有李姓迁入定居,后与魏家村、周家村、张家四村合并,因村北临土埠而更名后埠,后演变为胡埠。
本村张氏一族系唐代张允济之远裔。据《唐书·表·宰相世系》载:张氏出自姬姓。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周宣王时有卿士张仲,其后裔事晋为大夫。又据《莱州府志·人物》载:张允济,北海人,仕隋为武阳令。举政尤异,迁高阳郡丞,贼帅王须拔攻,郡粮诎,吏食槐叶、藁节,无叛。贞观初,累迁刑部侍郎,封武城男。其后徙居掖县仙化乡吕村社王河北崖吕村落籍。明中期又徙居掖县仙化乡朱张社建张家村。
本村周氏一族系据《唐书·表·宰相世系》卷七十四下记载:周氏出自姬姓。黄帝裔孙后稷,后稷封于邰,其地扶风斄乡是也。后稷子不窋失其官,窜于西戎,曾孙庆节,立国于豳,其地新平漆县东北有豳亭是也。七世孙古公亶父,为狄所逼,徙居岐下之周原,改国号曰周,其地扶风美阳南是也。武王克商,十一世平王迁都王城,河南县是也。平王少子烈,食采汝坟。姬烈十八世孙姬邕,秦灭周,并其地,遂为汝南著姓。汉兴,续周之嗣,复封为汝坟侯,赐正公。以汝坟下濕徙于安成。今据《诸流周氏谱系》称:明洪武二年,四川移民始祖周仪甫,奉诏来胶东垦荒,傍王河建村,子裔三世富,八九世官声显赫名惊朝野。谱称:周仪甫,徙居掖县仙化乡大诸村社朱流村落籍,配南氏生二子:政、谦。周政,一子:亮。周亮,一子英。周英,一子:守祖。周守祖始徙居掖县仙化乡崮山社在坎上河上游西岸建周家村。清代有李姓迁入定居,后与魏家村、王家村、张家四村合并,因村北临土埠而更名后埠,后演变为胡埠。
本村王氏一族系帝舜的后代妫满被封于陈,史称陈胡公,至陈完在齐国任官后,改为田氏。秦灭齐后,齐王后裔田义,为避仇家,改姓王氏,史称“元城王氏(大宗)”,世居河北大名梓县。这支王姓以北海和青州为郡望,新朝的开国皇帝王莽就源自此支王氏。分支另有:北海王氏(小宗)等。汉代王扶,字子元,少时注重品行,长成后贤名远传。国相张宗请他为家臣,三请而不应。太傅邓禹请他亦不去。尚书仆射钟离意上书荐举他,被拜为议郎。因官清正,累迁至司徒太尉。王基,字伯舆,魏中书侍郎。明帝盛修宫室,基切谏。出为安丰守,清严有威惠。三国魏文帝时其后由青州府迁掖县仙化乡车栾社建王家庄子。又徙居掖县仙化乡崮山社建王家村。清代有李姓迁入定居,后与魏家村、周家村、张家四村合并,因村北临土埠而更名后埠,后演变为胡埠。清代有李姓迁入定居,后与魏家村、周家村、张家四村合并,因村北临土埠而更名后埠,后演变为胡埠。
胡埠村抗日烈士名录:李丕基、周同江、周玉江、张书宝。
胡埠村内及附近企事业单位:洪礼鬃刷厂,双山超磊石材厂,城东东方珍珠红石材厂,光明石材厂,增磊石材厂、胡埠饭店、石油公司、石油公司玉杰加油站